学校要闻

学校召开2023年本科教育工作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6-29

6月28日,学校召开2023年本科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守正创新、争创一流,以一流课程建设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谋划高水平教学成果奖,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讨2023-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目标,总结2022-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果。

校党委书记胡春晓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旭彪主持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冷明作专题报告。校领导史胜平、陈小林、黄俭根、肖宜安、刘利民、廖岚、张赫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作《课程建设引领教学改革 打造高质量教学成果》的专题报告、江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揭安全教授作《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课程建设与教学范式改革》的专题报告。学校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部)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分成4个小组,围绕“一流课程建设与改革, 打造高水平教学成果”主题以及校领导讲话精神和会议报告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抓好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成果方面提出了许多实质性的建议,并形成高度共识。

胡春晓指出,要立足新时代,深刻认识构建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本科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初心使命,理解新时代本科教育的核心内涵,把握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关键内容。

胡春晓强调,要立足新要求,准确把握课程建设在本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是巩固本科教育核心地位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必须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把教学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

胡春晓强调,要立足新理念,着力构建新时代高水平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之本,强化数字赋能本科教育,夯实教育基础。要强化教育理念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应用转型,统筹新技术应用与本科教育融合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互联网+”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以数字赋能本科教育。夯实教学基础建设,做好新学科建设,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培育高水平教学队伍。充分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发挥红色基因育人功能,打造特色“大思政”育人模式。

胡春晓强调,要立足新起点,全面开启新时代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要锚定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紧扣教师队伍这一关键,激活本科教育教学创新动力;立足特色发展这一目标,实现本科教育进位赶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形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锚定“一二四八”发展思路,坚持扬优势强特色、凸重点抓落实,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奋力谱写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罗旭彪强调,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活力、有动力的高水平教学成果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强调,要“备耕开荒、育土积肥”,深刻领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之间的“谱系图”。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育苗所”,教学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催熟剂”,教学成果是教学改革的“结晶体”。他强调,要“除虫灭害、清洁消杀”,赶走阻碍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发展的“拦路虎”。他从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特色文化地方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罗旭彪强调,要“开疆破土、势如破竹”,努力攻破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奋进的“娄山关”。要锚定目标、挖掘成果、学会包装,要深耕细作多元参与的“试验田”,培养扶植两手都硬的“技术员”,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的“耕种法”。

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罗旭彪强调,要重点把握“五个矛盾”,精准问题靶向,解决阻拦一流本科建设的关键问题。要持续完善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促教学发展,以发展促教学改革,要突出区域优势,提炼“红绿古金”品牌特色,不断挖掘成果。要多方协同、多元主体共治共建,激发内生动力,深化科研教学两手硬的教师队伍的建设,革新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创新技术,建立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机制,抓住“五育并举”东风,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下工夫求突破。

冷明回顾了2022——2023年本科教学工作,他指出,过去一年,学校在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能力、产教融合、专业认证七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他同时指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目前仍然存在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要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文图:李琴、张芸榕 审核:吴翔明、胡正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