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化学化工学院:井冈山精神育人 培养化学化工高级专门人才

发布时间:2024-05-10

化学化工学院由1958年成立的化学系发展而来,2005年开始更名为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内设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3个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33人,硕士生52人。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化本科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化学师资和化学化工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建设成为办学层次完整、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建引领,秉承“振兴革命老区,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党建思政、内涵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契合时代要求,以本为本科学发展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党建带团建,坚持“三强”文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凝练总结了学院育人文化,制定实施了《化学化工学院“三强培育三情怀”文化育人实施细则》,即:强思想,培育爱党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强本领,培育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情怀;强体魄,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怀。

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理念,坚持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将井冈山红色实践活动纳入每年新生入学教育,连续三年共组织500多名新生团学干部赴井冈山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办好“红井冈班”,举办“红色故事会”“红色走读”“党团知识竞赛”活动,创新红色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寻畲族文化,访诗画畲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在“国家安全、共同守护”安全文明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

“双一流”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学院教职工77人,教授13人、副教授22人、高级实验师5人,博士53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省金牌研究生导师1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井冈学者1人、“闽江学者”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百千万人才2人、省双千2人、省青年科学家1人、省主要学科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赣鄱俊才1人。引进了一大批国家高层次人才作为学院的特聘教授,有效的拓宽了专任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学科专业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学院化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四星级本科专业、省一流本科专业、省一流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和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首批教育部“新工科”专业;材料化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省四星级本科专业、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专业。化学专业完成了二级师范认证,并完成了材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申报工作,材化专业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项目顺利结项;完成了材料化学校级一流专业验收材料;化学专业位列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化学类专业(应用型)榜单第二名,荣获全国六星级专业;学院在2023年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育人能力实现新提升。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实践。2022年以来学院获批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个,省基础研究课题4项,省教改项目14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和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学院非常重视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及申报工作,聚焦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获奖成果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快教学成果奖的应用推广,鼓励广大教师潜心教育教学研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平台开创新局面。学科平台建设水平稳步提高,拥有江西省特种光电人工晶体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腐植酸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海智计划”工作站、江西省化学工程与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由赵东元院士牵头成立江西省专家工作站,与广源化工合作共建江西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建有吉安市化学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吉安市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安市污泥生物质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安市高性能与环保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吉安市光电晶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吉安市电子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等7个市级科研平台。学院配备有核磁共振波谱仪、单晶衍射仪、高分辨质谱仪、扫描探针电化学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圆二色光谱仪、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铁电性能测试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供教学科研使用,总价值达5500余万元。材料与化工学科为校级高峰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校级高原学科。

科学研究实现新跨越。学院围绕光电功能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能源电化学和精细化工等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团队建设,近五年获批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在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n,J Mater Chem,Chem Sci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

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校企共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高度重视应用转型发展,积极对接推动落实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应用转型探索工作,在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与吉安市工信局、石城县工业园管委会等政府机关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井冈山大学首个科技服务企业博士团,为本地区40余家企业开展了科技服务,得到了中国化工报、潇湘晨报等众多媒体关注;与红板(江西)有限公司和江西华创触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井冈山大学率先推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成立了“红板订单班”、“华创订单班”、“肯特订单班”;牵头成立了吉安市新材料产业学会,为吉安地区80余家材料化工类企业架起了人才和技术方面对接的桥梁;2022年还与江西仰立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天宇化工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首批产业学院培养学生达55人。2023年首次将微专业班开展到吉安市以外的地区,成立了“九岭锂业”微专业班。

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2023年学院考研录取率39%,居全校之首,连续5年创新高。截至11月底 248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85.08%,高于学校81.65%的平均就业率,留赣率45.97%。获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以赛促学取得新进展。学院近三年获大创项目国家级5项、省级6项,获“天正设计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3项、华中赛区三等奖各1项,“科思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短视频大赛二等奖1项,“陶氏杯”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课模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第十一届“华文”师范院校师范生化学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测试大赛三等奖1项,“建行杯”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省赛铜奖1项。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欧倍尔-慕乐杯”华中赛区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第十二届“华文”高校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今后学院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师资队伍育人水平、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强化育人基础条件,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培养高素质化学师资和化学化工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化学化工专业人才。(文图:化学化工学院 审核:陈文通、康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