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设音乐系、美术系,井冈山大学美育中心挂靠艺术学院。音乐系下设音乐学(师范)专业、舞蹈表演专业;美术系设有美术学(师范)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全院共有9个教研室,音乐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一流专业。同时是学校与同济大学、厦门大学联合培养专业。学院目前在校统招本科生1652人,与江西陶瓷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专升本在校生1320人。
学院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是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井冈山红色经典艺术研究与传承发展中心。

推进党建“双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恪守“广学坚守、勤思敏行”校训,深入实施“对标争先”计划,积极推进“双融双育”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高校党建“双创”为抓手,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开展“新时代院系党建标杆院系创建”2023年学院党委获批全省首批高校党建标杆院系、获全校先进基层党委表彰,1个支部获评学校“映山红”党支部;美术系学生第一党支部红五星残健共融公益项目获省互联网+大赛银奖,5名党员受学校表彰,选派了1名干部到教育厅跟岗学习。全年发展党员65名,高学历青年教工党员1人。师生党员共创井冈山大学红五星助盲跑团”公益组织,热心服务身边视障群众,开创了高校服务地方和实践育人新模式。该项目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半月谈等主流媒体平台宣传报道。其中人民日报微博推送阅读量达900余万,胡亮老师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艺术学院音乐系学生第二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

聚力“双一流”建设,全力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外引内培,师资水平取得新突破。学院坚持人才兴院,通过引进海内外顶尖学者和行业专家,结合内部人才培养和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1名教师获映山红奖暨金钟奖江西选拔赛民族组一等奖;4名教师被分别吸收为国家级协会会员。
夯实基础,本科教学谱写新篇章。学院坚持教学立院,实施有组织教学着力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并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学院教师于2022年在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暨经验交流大会上作示范课展示;同年,受邀于2022年6月在新华网上开展了题为“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课程思政之“匠心独具””的线上直播,其本人的课程思政公开课展示在江西教育电视台新闻栏目播放。
深耕细作,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效。学院坚守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五年,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12项,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教师教学竞赛获奖18项,其中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3项,校级一等奖1项,校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以美育人•以艺化人”-美育视角下吉州窑陶瓷工艺教学创新实践》项目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优秀案例二等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井冈山大学家具设计与赏析课程为例》获江西省高校美育改革优秀案例一等奖;《口述影像无障碍美育的创新与实践 ——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例》获江西省高校美育改革优秀案例二等奖。
踔厉奋进,学科平台开创新局面。学院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学科科研工作,获批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突破;获批省教科规划项目2项、市社科项目23项。1位教师获省文艺创作奖一等奖、1名教师获省社科成果三等奖,是学院历史重要突破;1位教师获中国设计40年“突出贡献奖”。邀请了同济大学与20余名校友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开展励志和创新创业交流会;多名教师参加赴省内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教师申报“双师双能型”人才,构建高水平团队;成立了“井冈山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平台。

守正创新,学科竞赛、专业艺术实践实现新跨越。艺术学院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积极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夯实学科基础,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了优秀的学风教风,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近5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749项,其中国家级获奖270项,省级获奖503项,这当中国A级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9项。 “光盲万丈”项目获 “互联网+”大赛省赛银奖、国赛铜奖,实现了国赛奖零的突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项,大力开展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大力加强美育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了系列文艺活动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进行教学演出270余场,举办红色经典交响管乐公益巡演9场、红色舞蹈专场演出10余场。
学院秉持“教学立院、人才兴院、实践强院、文化铸院”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强化本科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立足井冈、服务江西、面向全国,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正努力建设成为办学层次完整、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教学实践应用型学院。
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主动融入“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战略,发挥艺术学科特色,在红色文化艺术研究、红色文旅设计、红色音乐舞蹈美术创作展示等活动,促进艺术成果转移转化,为吉安经济文化的发展贡献井大智慧。大力开展音美支教。每年选派120多名音乐、美术专业优秀学生在全市边远农村的60余所农村小学进行实习和支教,深受欢迎和好评。近年参加央视、省委宣传部等组织的各类演出30场次,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江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吉州区兴桥至钓源沿线绿化提升工程技术指导”获批横向项目;建设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教学实训中心,建成具有井大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学实训基地。师生积极打造“吉安有礼”文创品牌,《庐陵艺术馆形象设计》等设计作品获多项国家级奖项。
学院秉持OBE理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以一流学科引领一流人才培养,优化实践育人环节,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的多方协同育人格局,实施“红绿融合、产教融合、学研融合、训赛融合”多元融合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意识突出、实践能力过硬”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了一大批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
学生获批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5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10项;“光盲万丈”团队项目荣获第九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省级银奖,实现了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和省级银奖的突破;学生近三年荣获“挑战杯“省级三等奖1项、二等奖1项。(文图:艺术学院 审核:周兴海、肖继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