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建筑学三个普通本科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校一流本科专业,同济大学对口支援井冈山大学的重点支持专业,自1989年开设,2007年开始本科招生,2011年入选首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2年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3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15年开始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余人。
学院秉承井冈山精神办学,以专业建设为基础,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相互融合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筑牢红色根基,打造“匠心筑魂”“匠心筑基”“匠心筑梦”育人模式

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构筑了特色鲜明的“映山红·红心铸魂 匠心育人”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以弘扬井冈山精神为核心,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以弘扬“工匠精神”为重点,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出“匠心筑魂”“匠心筑基”“匠心筑梦”党建特色模式,形成包含思想引领、教学相长、学科传承、服务社会等多维度全方位工科育人模式。
近年来,学院党委多次在全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创建了“党建+宿舍文化建设”品牌,先后接受了中央巡视组、时任省委书记刘奇、省委巡视组、省思政评估领导组、兄弟高校等40余次参观考察,给予高度评价。学院团委多次获全校五四红旗团委、团建先进单位,第一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学校“ 映山红”党支部、先进党支部,2位党组织书记分别获校党务技能大赛二、三等奖。1位教师获得新时代赣鄱先锋,2位教师获得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1位老师获校管理育人先进个人,1位老师获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连续3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全国优秀团队2次,全省优秀团队1次。
凝心聚力,推进学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突出实践育人,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打造“党建+”多年级、跨专业综合交叉的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赛事中取得佳绩,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斩获恒星级1项。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129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
全方位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引入企业召开专场招聘会,领导班子带头走访企业拓展就业市场。学院本科生毕业率总体保持在99%以上,毕业生学位授予率则总体保持在92%以上。毕业生邱建军、兰佳欣分别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就业榜样”“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考研率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步增长,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学院多次被评为“考研先进单位”“考研最快进步奖”“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坚持引培并重,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利用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海智计划”工作站国家西部政策、同济大学对口支援等多方渠道,鼓励青年教师赴知名高校读博、进修等,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3人;博士11人,硕士41人,其中在读博士15人。有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1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省级科技特派员1人,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11人,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10人。6名教师聘为企业技术顾问,10名企业专家聘为行业教师。1名教师在江西省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工科组三等奖,1个教学团队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获设计之星奖。
深度聚焦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采取措施不断加强专业及课程建设,土木工程专业2020年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工程热力学》2023年获评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土力学》等5门课程获评校级一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等10门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筑环境学》等9门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1项。学院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教学成果类奖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以互联网为支撑,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线上教学及网上建课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同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线上建课质量。
凝聚合力,学科建设扎实推进。凝聚学院有限的力量,以服务区域建设为目标,凝炼学科发展方向,建设学科团队,强化学科管理。土木水利学科现已形成2个特色方向,围绕建筑结构和红土场地安全开展研究,为赣中地区绿色建筑和岩土工程低碳发展提供支撑。2023年获批红壤丘陵区功能微生物与污染治理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强化了吉州窑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智能建造中心校内非独立性平台。
多源并进,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0项。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Fire Safety Journal》《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Energy》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5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8篇、CSCD/CSSCI检索论文8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分别28件、5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参与编写“十三五”规划教材等共计8部,合计300余万字。
多措并举,强化合作与交流,稳步落实校地校企合作。依托井冈山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房地产研究中心等服务平台,在建筑结构设计、房地产策划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工程实践活动,形成了以绿色乡村规划及建设为特色的产学研服务体系,助力吉安市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先后参与了江西省泰和县、峡江县、安福县近10个村落的乡村规划设计;为万安县26个乡镇开展城乡空间实用性规划服务;为吉安市乡村振兴局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督查服务。与吉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江西省地质局第九地质大队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技术服务、科研合作、专家互认等全方位合作;5位教师入选江西省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专家库,6位教师参与建筑业市场安全检查。1名青年教师被聘为省级科技特派员对口支援井冈山乡村振兴建设,1名青年博士被选派至青原区发改委挂职锻炼,有力提升教师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与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获批BIM China-井冈山大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共建井冈山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吉安建总技术中心。金光道环境建设集团金光道集团捐资二十万元,设立“金光道建筑教育奖”,用于奖励建筑领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业绩突出的教师,也是我校首次向教师设立的社会资助奖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文图:建筑工程学院 审核:罗春泳、陈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