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 2004年以来,井冈山大学充分发挥井冈山这座红色资源宝库的作用,打造互动式、沉浸式、立体式充满“艺术味”“青春味”“时代味”的思政课堂。
红色资源立体式融入日常思政课堂
井冈山大学思政课教学团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锚定课堂教学主渠道和课程育人核心,采取多种方式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育人,构建了以红色资源创新使用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实现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教学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转化为师生能力素质的“三个转化”。
井冈山大学思政课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本科)二等奖,两次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编写的教材《红色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以井冈山大学为例》入选教育部思政司《高校德育成果文库》,参编的《红色文化》教材获国家首届优秀教材一等奖,《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获江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红色资源沉浸式融入特色思政课堂
井冈山大学通过将思政课拓展到剧场、舞台,借助红色采风、微团课、音乐剧等方式使思政课教学逐渐从“平面”走向“立体”,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井大”思政课模式。学子们在形式多元的“第二课堂”里深化课程理解,坚定理想信念,体悟使命担当。
学校青年艺术思政课以红色文化为根基,以艺术表演为形式,将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以美育人、以美铸魂。师生在上思政大课的过程中,以追光者的身份,探寻文化之光、信仰之光和时代之光。思政课堂中每个节目都与党史学习教育紧紧贴合,用新颖的表达方式,贴近青年的视角,让思政课看起来“触动”、听起来“新鲜”、嚼起来“有味”。
井冈山大学还有一台教学演出节目——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该剧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同济大学、井冈山大学联合编创,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倾情演出,融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据悉,该剧至今已演出264场,观众超过30万人次。近年来,《井冈山》按照教学计划安排一直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井冈山大学演出,既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员的教学内容,也是井冈山大学大学生思政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红色资源体验式融入现场实践课堂
“思政课程教学只有遵循‘逻辑与情感、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讲授与体验’并重的原则,才能真正的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毛丹说。
井冈山大学将思政课堂延伸至井冈山及周边,让同学们在实践课堂中体验和成长。
2020年,井冈山大学在原来井冈山精神展览馆的基础上,在校内新建设了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井冈山精神博物馆,使井冈山的历史具象化、形象化,让学生近距离和直观地触摸和感受井冈山革命历程,使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新生入学的第一堂必修课就是参观井冈山精神博物馆。该博物馆已成为科学研究、革命传统教育、思政课堂、课程思政、党史研究、实践实训、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优质平台。
井冈山大学党委书记胡春晓表示,“学校多年来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立足当地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深厚优势,加大挖掘整合力度,丰富教育形式,大力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用伟大革命精神铸魂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479038788594999692&item_id=7479038788594999692&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88456108796&showmenu=false&ref_read_id=24fad54e-e39b-4ca3-8a0a-0048e3ef10ea_1693409929035&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