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井大

【学习强国吉安平台】黄惠运:构建“欧阳修学”正当其时

发布时间:2024-07-1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号称“一代文宗”,被誉为“六一风神”。在二十四史中,他一人独占两部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著有考古学名著《集古录》,是金石学开山。在谱牒学、目录学、经学、书法史、人才学上等,均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唯物史观,构建“欧阳修学”,具有成熟条件。

从古至今,欧阳修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形成了史料、专著、丛书、论文等多类研究成果,如《文忠集》《欧阳修论稿》《中国思想家评传》之《欧阳修传》等。这是理论构建“欧阳修学”的学术基础。文献解读、调查访问、历史分析、比较研究、综合研究等,是构建“欧阳修学”的主要方法。欧阳修在我国哲学、文学、史学、考古学、谱牒学、目录学、经学,诗词、书法、人才学、植物学等领域,均有开创性学术贡献和深远的学术影响,学界对欧阳修的研究和大众对欧阳修的学习接受,已经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现在可以冠以专题学科名称“欧阳修学”。“欧阳修学”的基本内容应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代文宗”欧阳修

欧阳修是有宋以来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史传及文艺理论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文豪,是宋学的开拓者。他最大的贡献,是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团结苏舜钦、梅尧臣等同仁,旗帜鲜明地反对五代以来奢靡华丽的文风,并借主持贡举的机会,狠刹险怪虚夸的“太学体”,倡导与践行切合现实、平易自然的诗文写作。同时,培养和提携了一批新秀。欧阳修师生两三代,共同开创了宋代文学繁荣的局面,一直影响到我国封建社会的整个后半期。

欧阳修是著名诗人。他的《食糟民》《边户》等现实主义诗作,一扫“西昆体”“太学体”的积弊,开创了宋诗平易畅快的新格调。欧阳修“文备众体”,各极其工,尤以散文成就最高。欧阳修对《诗》《易》《春秋》《论语》等经典有深入研究,和刘敞等人开了疑古惑经的先河,成为有名的经学家。周必大指出,欧阳修“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之曰‘文忠’,莫不以为然。”

“一人独占两部正史”的欧阳修

欧阳修一人独占两部正史:《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欧阳修与宋祁合编《新唐书》、独著《新五代史》,一人独占两部正史。先后参与《新唐书》编撰工作的有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王畴、宋敏求、刘羲叟、梅尧臣等人,最后由欧阳修统稿完成。《新唐书》新创《仪卫志》《选举志》《兵志》,此例为以后诸史沿袭。《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尤有特色,便于稽查人物。《新唐书》的内容“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虽然删减了一些史实,但文字更为精简。

欧阳修“以薛史繁猥失实”,于是重加编定五代史。用十八年(1036—1053)时间编成《新五代史》一书,这是唐代设馆修史后唯一的私修正史。《宋史·欧阳修传》评价:欧阳修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在编撰体例方面,旧五代史不分类编排列传;新五代史则采用类传的形式,内寓“褒贬”义例,譬如将相大臣,凡专事一朝的在《臣传》,历事几朝的则列《杂传》;根据死者忠的不同程度,分为两等,头等的进《死节传》,次等的入《死事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新五代史》“大致褒贬祖《春秋》,故义例谨严;叙述祖《史记》,故文章高简,而事实则不甚经意……”陈师锡五代史记序认为,欧阳修“春秋笔法”的褒贬义例是司马迁、班固以来第一人,“惟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详于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春秋》,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

金石学鼻祖,谱牒学大家的欧阳修

欧阳修的《集古录》,也叫《集古录跋尾》,共10卷。宋嘉祐八年(1063),欧阳修在金石学家刘敞的帮助下,编撰完成了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创制“二重证据法”,首开金石证史之门径,成为中国考古学前身金石学的鼻祖。

熙宁二年(1069),欧阳修任青州知州、充京东东路安抚使时,创作了《欧阳氏谱图》。缘由是皇祐五年(1053)七月,作者从颍州(今安徽阜阳)护送母亲灵柩回故里沙溪与父亲合葬,居家守制期间,取出自己收藏的族谱,创制《欧阳氏谱图》并作谱序。谱图以九世为限,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九世之外,另外开辟一个世系,谱图又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每人名下记载子孙姓名、人物事迹,如迁徙、婚嫁、官封、名谥等等,凡见于史传及家谱者,附在图后,其记事繁简,则以远近亲疏为别。

目录学家、书法家、人才学家的欧阳修

欧阳修因与王尧臣等合编《崇文总目》而成为著名文献目录学家。宋仁宗命翰林学士王尧臣、欧阳修等人校正秘阁藏书书目条目。庆历元年(1041年)成书,由王尧臣上奏,赐名崇文总目,这是宋代官修书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家书目(已残缺)。《四库全书总目》赞之“册府之骊渊,艺林之玉圃”。全书编纂体例、叙释,主要为欧阳修撰写。

欧阳修善写楷书,是著名书法家。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苏东坡曾中肯地评述他的书法特色:“用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

欧阳修在中国人才史上也颇有建树,政绩斐然。史载欧阳修“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士,率为闻人。”他不仅关照了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而且引荐了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杰出人才。有学者指出: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

在研究欧阳修生平思想和文史哲成就的同时,可借鉴“朱子学”“阳明学”课程开发,在高校中文、历史、旅管等专业开设《欧阳修学》专题文化课程,像学习弘扬朱熹教育思想、王守仁心学思想那样,发掘弘扬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和史学、经学、诗词等方面的成就。

坚持系统观念,丰富欧阳修生平思想和传统文化研究内涵是构建“欧阳修学”的题中之义。通过梳理欧阳修祖源籍贯、生平履历及其影响可知,欧阳修的远祖地渤海郡(今山东利津)、祖籍地庐陵欧桂里(原吉安县,今吉州区)、祖居地永丰县沙溪(至和年间以前属吉水县)、出生地绵州(今四川绵阳)、生长地随州(今湖北随州)、仕宦地洛阳、开封等地,贬谪地滁州(今安徽滁州)、致仕地颍州(今安徽阜阳)、安葬地(今河南郑州新郑市)等。他随父母在四川绵阳生活了四年,是欧母郑氏“画荻教子”的启蒙地。但他最为惦记的是祖籍庐陵,亲自扶柩将父母亡灵迁葬家乡永丰沙溪,撰写了著名的《陇冈阡表》,寄托哀思。他在《醉翁亭记》等文章中经常署名“庐陵欧阳修也”。庐陵大地的学子以欧阳修为楷模,见贤思齐。光绪《吉安府志》记载:“欧阳修一代大儒开宋文章之盛,士相继起,必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敢谏为忠,家诵诗书,人怀慷慨。”南宋丞相、文学家周必大在文章中说:“庐陵,公(欧阳修)父母邦也”,称赞欧阳修“文章事业师表百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欧阳修履迹之地应联合开展欧阳修生平与思想研究,轮流举办欧阳修研讨会,交流欧阳修研究成果,发展欧阳修道德文章、文学业绩,积极构建“欧阳修学”专题文化学科。同时,加强和欧阳修后裔、欧阳氏宗亲的广泛联系,通过举办寻根祭祖活动,传承欧阳修高尚道德与文化功绩。从文学、史学、考古学、书法、谱牒等领域,全方位构建欧阳修研究学科、学术、话语体系。

(注:本文为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庐陵书院研究》、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欧阳修学”理论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814040920955526215&item_id=9814040920955526215&cdn=https%3A%2F%2Fregion-jiangxi-resource&reedit_timestamp=172109048400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