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井大

【井冈山报】治理高额彩礼 滋养文明新风

发布时间:2025-04-01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农村高额彩礼问题,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为破解高额彩礼问题提供政策支持。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阶段,高额彩礼已从民间不良风俗演变成一个不容小视的社会问题,既反映了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农村推进移风易俗的紧迫性,也折射出传统观念与现代法治的冲突。笔者认为,要以法治为本,借政策东风,构建“法律约束+制度保障+文化引领”三维治理体系,让婚姻回归情感本质,并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

高额彩礼:传统习俗的异化与社会治理的痛点

法律盲区交织。在西北某县,不少婚龄家庭要靠借贷支付彩礼,平均负债周期长达7年。调查显示,某地1/6的家庭“因婚负债”。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农村移风易俗不到位的集中表现。《民法典》第1042条虽然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对彩礼性质界定模糊,导致司法实践中“自愿赠与”与“高额彩礼”界限难辨。

女性权益缺失。全国妇联调查显示,北方农村99%的女性未在宅基地使用权证上登记姓名。这种制度性权益缺失,催生了“彩礼补偿”的畸形逻辑。当婚姻成为女性获取经济保障的替代选择,彩礼便异化为土地权益的“赎买金”。这种性别不平等的恶性循环,使得高额彩礼问题从道德范畴演变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市场失灵与文化失序。职业婚介机构与“地下媒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哄抬彩礼。某平台数据显示,中介费用5年暴涨8倍。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网络短剧宣扬“拜金炫富”价值观,加剧了农村青年的婚恋焦虑。这种市场与观念的双重失衡,使得传统婚俗的温情被利益算计所取代。

法治利剑:斩断高额彩礼利益链

完善法律规范体系。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借婚姻索取财物”三大特征,为司法裁判提供了标尺。宁夏中卫市建立“公安+检察+法院”联动机制,2024年查处婚骗系列案件,涉案金额超过500万元,彰显了法律对诈骗、敲诈等行为的震慑力。江西金溪县通过地方立法,设定彩礼上限为6万元,同时配套建立“零彩礼”家庭子女入学加分制度,使涉彩礼纠纷发生率下降41%,充分体现了“法律+政策”组合拳的有效性。

创新司法治理模式。湖北蕲春县人民法院探索“三审合一”工作法,立案前由妇联调解员疏导情感,审理中引入家事调查员制度,执行时联合民政部门建立信用惩戒机制,使彩礼返还案件自动履行率提升至78%。这种“前端预防—中端化解—后端执行”的全链条治理模式,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司法样本。

强化行刑衔接机制。针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湖南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掉非法婚介团伙23个。司法机关要重点打击虚构身份、伪造证件等行为,对威胁逼迫索要彩礼的依法适用敲诈勒索罪,对以婚敛财的依法适用诈骗罪,形成“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政策东风:构建婚俗文明新生态

社会保障托底。最大程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使家庭养老压力降低30%。江苏某地试点将彩礼金额与医保报销比例挂钩,低彩礼家庭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这种正向激励机制值得推广。

公益服务破局。全国妇联“鹊桥工程”已建立3.2万个村级婚恋服务站,促成婚姻12万对。要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婚介平台,建立跨区域婚恋信息共享机制,为农村青年提供低成本交友渠道。各级共青团组织实施的“青年返乡创业计划”,通过3年免息贷款,扶持2.1万名青年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所在村彩礼平均值下降2.3万元,为破解“择偶难”提供了经济支撑。

文化浸润塑形。浙江诸暨市发挥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将婚俗改革成效纳入文明村镇评选指标,使婚礼支出减少40%。四川南充市人民法院开展“法治赶大集”“田间普法课”等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引导群众树立理性婚俗观。这种“文化+法治”的浸润式治理,正在重塑乡村价值体系。

协同共治: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群团组织联动。各级妇联设立“婚嫁纠纷法律援助中心”,在婚姻登记环节增设“彩礼承诺书”备案制度。2024年,为2300多名妇女追回不合理彩礼1.2亿元。共青团和人社部门联合打造“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培育青年致富带头人,从经济基础上动摇高额彩礼的生存土壤。

村规民约自治。中部某县将彩礼上限纳入村规民约,建立文明积分奖励制度,主动遵守规定的家庭将获得优先申请宅基地资格。这种“软约束+硬激励”模式,实现村民自治与法治建设的有机衔接。

数字技术赋能。开发“彩礼计算器”小程序,自动生成符合当地经济水平的彩礼参考值;建立婚介机构信用评价系统,对违规收取高额中介费的机构实施行业禁入。数字治理工具的应用,正在为传统婚俗改革注入现代智慧。

破局之道:法治与文明的双向奔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的政策信号,标志着高额彩礼治理进入系统施治新阶段。从“刚性约束”到“柔性引导”,从“单点突破”到“协同共治”,这场移风易俗的攻坚战,本质上是乡村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赋予女性平等的土地权益,当“零彩礼”家庭享受政策红利,当公益婚介平台打破地域界限,高额彩礼的生存土壤将逐渐消解。高额彩礼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让婚姻彻底摆脱“天价”的枷锁,而且要让爱情回归本真,让文明新风滋养乡村振兴的每一寸土地。(王华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