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4月21~23日,由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井冈山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晶态材料化学前沿论坛”在江西省吉安市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赵东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金属与分子基材料化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卜显和教授,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杨国昱教授出席会议。
来自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9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知名专家和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井冈山大学副校长黄俭根教授主持。
井冈山大学校长罗旭彪在会议开幕式上致欢迎辞表示,此次论坛是我国晶体材料化学领域的一场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和同仁们欢聚一堂,共同交流最新学术成果,这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学习机会。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并热情邀请各位专家多来井冈山大学指导工作。
吉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密在会上致辞时介绍说,吉安市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吉泰走廊一体化建设的纵深推进,吉安将做优做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着力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先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江西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综合能源开发,打造电力能源基地;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大吉安”城市格局,加快构筑中心城区为引领、吉泰城镇群为脊梁、县城为支撑、小城镇为支点的四级城镇体系,打造江西中部以“生态园林,宜居宜业”为特色的城市集群。
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左景林教授总结了过去十届晶态材料化学前沿论坛的举办,对晶体化学相关科学和技术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和为我国化学学科人才培养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他希望本次论坛继续拓展学术交流平台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倡导民主讨论、平等争鸣,砥砺创新思想、激发创新火花。期待与会学者为多学科和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奉上精彩的报告和观点。
赵东元院士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多级结构功能介孔材料在催化、储能、吸附、分离、电子材料、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赵东元院士还介绍了近年来在界面组装调控实现取向组装可控合成多级结构功能介孔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最近复旦大学功能介孔材料工程中心围绕原始创新的功能介孔材料开展的应用研发工作,包括在催化剂载体、电极材料、绝热材料、介电材料、传感材料、化妆品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熊仁根教授在报告中介绍说,自第一个铁电体罗息盐发现百年来,对铁电体的寻找和探索一直缺乏可行的理论指导。熊仁根教授专注分子铁电体,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铁电相的10个极性点群并结合居里对称性原理、诺埃曼原理以及朗道唯象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铁电体的分子设计原理——铁电化学,包括似球-非球、引入单一手性与H/F取代等化学设计策略,从铁电物理唯象理论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到铁电化学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将分子铁电体的发现从盲目寻找变为合理的化学设计。
金国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构建具有有趣结构特征和技术有用功能的新型无机和有机金属大环和笼一直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研究课题。在这一领域增长的主要激励因素之一是开发新的、功能的和可调的供体构建块,可以连接过渡金属。理想的构建块应该容易获得,对过渡金属表现出高亲和力,可以与各种配体进行交换反应。基于对有机金属半夹层配合物的超分子化学的兴趣,金国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对苯二甲酸酯和二羧酸碳硼烷的C-H和B-H活化来制备有机金属大环。
据介绍,会议共作大会报告3场,主题报告25场,邀请报告92场。与会专家不仅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在晶态材料化学研究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对晶态材料化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http://m.ccin.com.cn/#/news/detail?id=329943&typ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