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井大

【江西教育厅官微】高校服务江西·创新驱动发展丨井冈山大学:校地携手 城校共生 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井冈山大学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办学任务,积极推进与吉安市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打造“城校共生”发展模式,构建“名城带名校、名校促名城”政校融合发展共同体。

一、基本情况介绍

自1958年建校以来,学校秉持“振兴革命老区、服务地方发展”使命,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区位优势,携手吉安市全面推进校地合作,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过64年的发展,学校立足井冈、服务江西、面向全国,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区域有贡献、省内有影响、全国有特色的区域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目标定位,高位推动学校应用转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推力,以增强幸福感获得感为抓手,推进校地融合,服务井冈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吉安市“三区”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校地融合,高位推动学校应用转型

制定了《井冈山大学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目标任务“六个江西”实施方案》《井冈山大学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坚持“放眼全国看井大、立足江西谋井大、融入吉安强井大”理念,与吉安市及所辖10个县市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构建了“协议+联席会+专项工作会+工作专班”的长效合作机制,明确了“基础教育+主导产业+乡村振兴”重点合作领域,形成校地主要领导联合亲自抓,双方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共同推动校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创新江西建设

1.聚焦电子信息首位产业,科技创新贡献井大担当。聚焦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投资1.35亿元建设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井冈山大学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学科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谋新篇、布新局。

2.对接双“一号工程”,科技创新贡献井大智慧。主动对接双“一号工程”、“电子信息”首位产业、“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主导产业,构建专业集群,联合成立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产业学院共建共管新模式,不断优化“高校-政府-企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成立“数字经济”博士科技服务团,与吉安市科协联合打造吉安“工博士”服务团,融入地方,主动作为,为创新江西建设构筑科技人才汇聚高地。

3.打造产业孵化平台,科技创新贡献井大力量。与青原区政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围绕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打造高标准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基地“东井冈实验室”,推进“一学科对接一行业”“一博士对接一企业”举措,引导博士入企献智,贡献井大力量。

4.推进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创新贡献井大作为。发挥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功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科技创新贡献井大作为。

(三)以乡村振兴为推力,推进富裕江西建设

1.党建引领,擘画乡村建设美丽蓝图。先后帮扶永新县龙源口镇绥远山村等“省派点”“市派点”,以点带面,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党建+科技+产业”三结合的方式,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项目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优化“党建+乡村振兴”工作模式,升级打造“映山红”党建工作品牌。

2.坚持科技兴农,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联合国家级农高区建立市级井冈蜜柚母本园,共建组培中心开展“井冈蜜柚种苗脱毒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培育了千株脱毒种苗;组织专家以“蛛”护“株”提升农业生产;帮扶青原区畲族民族村发展白莲种植产业,形成以白莲产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培训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组织专家为职业农民等不同主体开展各级各类培训23场,采取“课堂+现场”“理论+实践”“案例+推广”等模式授课,丰富“乡村振兴+”课程体系,2022年总计培训学员1000余人。

4.打造小型农业综合体,形成生产、经营和盈利新模式。校地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省级家庭农场为依托打造系列小型农业综合体。

(四)以增强幸福感获得感为抓手,推进幸福江西建设

1.发挥师范专业优势,助力革命老区基础教育发展。与吉安市构建了“高校带新校、实习+支教、师资培训”合作体系。建立了“政府主办、校地共管”的井大附属萃英学校新模式,共建了吉安市卫生学校,与吉安市100余所学校建立了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每年为偏远山区小学派出师范专业志愿者支教,通过“国培计划”为革命老区培训了1000余名中小学老师。

2.服务地方重大活动,助力江西旅发大会成功举办。学校主动担当、靠前服务,组织500余名师生参加吉安市承办的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文体展演及志愿服务活动,为省旅发大会的圆满成功贡献了井大智慧和力量。

3.发挥区域医疗优势,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学校充分发挥附属医院、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优势,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资源整合,为革命老区培养一批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吉安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更为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对外支援防疫做出重要贡献。

4.发挥人才优势,开展规划编制服务地方发展。为吉安市本级和13个县市区编制了教育、医保等领域“十四五”专项规划,获得了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

5.发挥“红绿古”文化资源研究优势,讲述江西故事。设计吉安市系列村史馆、吉安县名人馆展陈大纲,参与吉安地方庐陵文化建设;通过红色志愿讲解队,为地方群众讲述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主编《红色文化》系列教材,成为大中小学的必备教材;编写勤廉江西史鉴故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工作成效

(一)助力吉安市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效好。获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与华能井冈山电厂等企业建立18个联合实验室,围绕低碳技术研究开展了2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获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46位教师到吉安市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挂职帮扶;通过研发合作等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近2000万元;帮助企业获批省级名牌产品3件,省级新产品33件。

(二)助力吉安市建设全省共富共享美好生活实践区新突破。通过驻村帮扶,低坪村获批“第七届江西省文明村镇”、江西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等荣誉。帮扶革命老区东固畲族民族村等开展百合、白莲种植培训,年户均增收达1万元。2021年,“百年好合——百合照亮井冈乡村振兴路”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三)助力吉安市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铸魂育人。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获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重大创新基地、全省高校红色基因传承示范高校、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为地方拍摄制作吉安市党建公益广告《吉先锋 党旗红》、吉安市党建专题片《撒下种子红了天》等30多部;在省纪委微信公众号刊发了13篇勤廉江西史鉴故事;《红色文化》系列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基础类教材一等奖;时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在2021年6月召开的“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讲话时指出:“井冈山大学生态学课程将井冈山的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育人理念和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Aj9ti-OaSaEfUbX2DPPdKg